醫師也會病——抑鬱

​抑鬱的原因?

抑鬱在香港非常普遍,近年有上升趨勢。之前已提到抑鬱屬於疾病,並不只是情緒激烈。患者長期情緒低落,不能自拔,心理及生理失衡,影響日常生活。

抑鬱可以因社會運動、喪親、創傷等個別事件引發,也可以因壓力、環境轉變、家庭狀況等積累引起。

因積累引起的患者或會以為自己的壓力是正常、人人都承受如此沉重的負擔,而不易察覺情緒已經失衡,到了一定程度的病態。

病人或會訝異,覺得自己的壓力不比其他人特別沉重,「沒有資格」病⋯⋯

其實,抑鬱不需要有一個冠冕堂皇的原因。

 

醫師在大學畢業前,有段時間情緒尤其低落。

當時面對由學校到職場的階段性轉變,加上備考執業試(是非常艱鉅),壓力甚大,常常情緒突然氾濫、無法控制,腸胃翻滾;

又覺得生活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期待、沒完沒了,喪失了生存的動力和所有的興趣,連one piece(漫畫)和拍拖也變得沒有意義;

每天一覺醒來在床上不想離開,單是維持生活自理(刷牙、洗澡、面對家人)都覺得彷彿要耗盡一切力氣;

更自覺是身邊人的負累,要是自己不在,他們會輕省很多。生活盡是苦澀⋯⋯

當時男朋友都沒有察覺到異常,直至與相熟的牧師傾談,才被發現可能是抑鬱了。

結果是心情一下子更沉重,難以接受自己得病的結論。

一方面有許多的思緒和自我判斷,質疑自己為何會得病、擔心此景況是否要以年計、自己是否太軟弱、比人差......

另一方面亦震驚自己如此的惡夢居然也只算「輕度」抑鬱,甚至在某些標準裡,因沒有自殘傾向,而不足以被納入為病態。那麼,其他「確診」的抑鬱患者到底承受多大的痛苦⋯⋯

 

後來,透過牧師的輔導、看書了解抑鬱自救、同學的針灸與陪伴、服用中藥等多管齊下,情緒很快就回復平穩了。

 

醫師很感謝當時陪在身邊的每位天使,他們的理解、幫助與同行非常重要。

走過這歷程,讓醫師明白作爲病人面對的艱辛與無助。以下是醫師的一些體會:

 

1. 每個人面對情緒病的方法都不同,歷程都不一樣。

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,給自己空間,不要為自己定時限,急不來的。

不過,及早求助,病向淺中醫

 

2. 情緒病被污名化很久了,了解它們會讓你輕省一點。情緒病患很多,你並不孤單。

 

3. 閱讀很有效,即使身邊人不理解,書能讓你得到共鳴☺️。

醫師當時看的是〈憂鬱症的新?光〉橄欖出版社?

 

 

4. 中藥和針灸有助調理情緒,對失眠、胃痛、皮膚病等併發症都能處理,不像西藥有副作用和依賴性,非常推薦!

有需要可以找黎醫師睇病啊

 

5. 不要跟隨瘋狂躁動的世界,你可以選擇不一樣,活得簡單、活得優雅、活得細緻,並相信其中的價值。

可參考:https://bit.ly/2UpIJmg〈憂鬱患者給生活的40條建議〉

撰者

黎可欣醫師

香港註冊中醫師
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士
中醫深造證書 - 臨床婦科學
黎醫師診室主診醫師


Tags

中醫, 情緒病原因, 抑鬱起因


睇多D

我太太看了黎醫師三次,服了她開的藥,感覺身體開始調理好了。黎醫師予人感覺是一個非常細心及真心関心病人的醫師。

profile-pic
Danny Lau

喺度做咗三伏天...黎醫師好堅!
真係有效👍👍👍
又有心。
✨仁心仁術✨😉

profile-pic
S C

黎醫師好細心,解釋仔細
我第一次睇就幫到我對症下藥。我相信中醫係要夾,但黎醫師好快判斷及試啱藥,我覺得改善效果都算幾快😄😄

profile-pic
hoi shan fung

細心問症詳細解釋治療過程 病理

profile-pic
Vincent Chu

好用心診症,解釋非常詳盡,提供很多令到身體健康的建議。

profile-pic
Vincent Chan

好好的中醫生, 好體貼,好專業

profile-pic
Rachel Tsang

細心,詳盡,盡力解答

profile-pic
Anita Yu

濕疹睇好咗🙇🏻‍♂️

profile-pic
Ethan Wong

由等候區都見到醫師嘅用心,每次睇病都有關顧埋病人身心靈🙏🏻

profile-pic
sn wong